去年年初,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寫入報告,并將2020年定為“社會治理年”。
在市委、市政府統一部署下,佛山市司法局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為抓手,以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為突破口,有步驟、有組織地推進司法行政系統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,確保市域社會治理在法治軌道上平穩運行。
作為落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的主力軍,基層司法所被寄予厚望。去年4月,全市開展了“一司法所一品牌”創建活動,在市司法局統籌部署、區司法局推進落實之下,32個司法所立足各自實際,在職能領域精心打磨,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。今年9月,12個成效突出的品牌項目獲評為佛山市首批“業務品牌”,有效帶動了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和履職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,從而推動司法行政系統社會治理工作從點狀突破向面上開花轉變。
佛山市“一所一品牌”創建工作現場會(人民調解專場)在順德區北滘鎮召開。/市司法局供圖
源頭發力
強化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防范
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事關社會和諧穩定,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一環。
去年,市司法局印發《佛山市司法行政系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施方案(2020-2022年)》,明確要求加強各區社區矯正中心和各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力量,繼續推行“五個一”教育矯治模式;壓實鎮街司法所和村、居委會幫教責任,做好刑釋解矯人員的銜接工作,避免他們重新走上違法犯罪道路。
基層司法所除完成固有動作外,還結合“一司法所一品牌”創建活動打造出社矯安幫特色品牌。
其中,獲評全市安置幫教業務品牌的三水區司法局云東海司法所,通過購買社工服務進行個案介入,準確把握安置幫教對象的個性化需求,進而開展就業技能、社會生活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幫扶工作;同時動員社會多方力量參與,積極拓展就業實訓、警示教育等五大外延基地,對安置幫教對象開展道德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職業技能培訓等多樣化活動。
安置幫教對象梁某正是這一系列舉措的受益者。他曾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,出獄后,社會適應和就業問題成為他心中沉重的包袱。得知情況后,云東海司法所安幫小組根據梁某需求建立個性化幫扶方案,建議他在當地一家物流公司服務點當臨時工,更動員他加入司法陽光志愿服務隊參與公益活動,以便快速適應社會。此外,安幫小組還挖掘梁某自身優勢,幫其鏈接資源,并針對性提供就業面試和技能提升指導。今年9月,梁某成功入職,年收入六萬多元,切實解決了生存問題。重獲新生的梁某特地向司法所送來一面錦旗致謝。
探索社區矯正新模式同樣離不開科技賦能。以南海區司法局大瀝司法所為例,該所依托“互聯網+”,按照“三個片區+危險駕駛類”模式及獎懲制度進行專人分類管理,實現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精準管教,提升社矯質量。
各施所長
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鏈條
今年5月,一名17歲女孩的父親在出租屋中意外去世,她向順德區北滘警調中心申請調解,希望父親原工作單位給予相應救助金。對此,調解員多次向雙方進行法律法規宣傳及溝通,僅兩天時間便促成雙方和解。
這是調解手段在矛盾糾紛化解方面的生動實踐。近年來,佛山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,將“調解先行”理念穿插于各項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,通過推進警調、訪調、訴調、檢調“四個對接”,探索線上“網格+調解”、線下“接待+調解”的工作模式。
順德區司法局北滘司法所結合本地特色,將該機制作為“一司法所一品牌”項目深耕,獲評全市人民調解業務品牌。據介紹,作為佛山首個警調、訪調、訴調、檢調的聯合機構,由北滘司法所與多部門聯動的北滘警調中心引入專業調解團隊,優化調解銜接流程,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的法律渠道,引導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、維護合法權益。該中心實行一站式接待、一條龍辦理、一攬子化解,群眾在達成調解協議后可在線申請司法確認,各類民間糾紛得以低成本地快速解決。自去年成立至今,北滘警調中心已受理調解各類案件糾紛共571宗,調解成功率98.3%,調解成功金額1327萬元。
如何激發基層調解活力,確保工作行之有效?市司法局依托基層司法所發掘基層“意見領袖”,打造出一批有影響、有示范的個人調解工作室和人民調解組織品牌。其中,同獲評全市人民調解業務品牌的南海區司法局丹灶司法所于2019年10月推動“孫汝和調解工作室”掛牌,由具有二十年從警經驗的退休民警孫汝和擔任調解室牽頭人。該工作室成立以來,共調解案件189宗,調解成功率高達98%?!皠偨邮謺r,基本每晚值班時都有打架警情,經過不斷地調解、宣傳,現在明顯少了很多?!睂O汝和說道。
全面集納
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供給
隨著法治社會的建設發展,群眾的法律需求與日俱增,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在細節之處拼優劣,市司法局持續深化改革,打通法律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目前,佛山司法行政系統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包括法治宣傳、法律援助、法律咨詢、糾紛排查化解等方面。全市有820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,超過99%位于鎮街、村居。其中,全市人民調解業務品牌——禪城區司法局祖廟司法所扎實推進“一司法所一品牌”創建工作,將“訪調援”結合,構建“一門式”大調解格局。
該所從“援”著手提升工作質效?!霸奔捶诸愒?,在前臺接訪或接報突發事件后,該所會根據案件的不同類別進行分類轉辦,杜絕因事件類別不明確而發生“矛盾進不了門”的情況。同時,該所協調法援律師、村(居)法律顧問等專業力量,對未能協商一致的糾紛進行分類援助,幫助當事人依法解決問題。
這一思路與其他司法所不謀而合。西樵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二安排專業律師坐班,接受群眾法律咨詢。通過窗口前移,實現咨詢、法援、調解、仲裁“四位一體”,南海區司法局西樵司法所打通了一條農民工法援綠色通道,為勞動者法律援助工作提質增效。依托該綠色通道,西樵法律援助工作站曾在一周內為16名欠薪農民工追回十余萬元工資。此外,西樵司法所還利用現有宣傳平臺開展法援宣傳,提高法援工作群眾知曉率。在此次“一司法所一品牌”創建活動中,西樵司法所獲評全市司法所綜合建設業務品牌。
點上出彩,面上開花。據統計,今年1月~10月,全市法律援助機構承辦案件1萬余件,接待咨詢超2.7萬人次。公共法律服務走進千家萬戶,老百姓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便捷的法律服務大餐。
文 | 佛山日報記者王旖荻 通訊員佛司宣
編輯 | 王琦玥